今天的两个会议,让我再次充分体验到优秀的HR是如何整合资源为企业的需求服务的。
第一个会议,是关于如何为这家跨国公司的中高层经理们提供必要的支持,以帮助他们有效应对一个巨大变革所带来的挑战的。
会议完全可以说是在“亲切友好的氛围中”开始的。与我坐在同一个会议室里的,是二位HR总监和一位HR经理。在一位总监简要介绍了基本情况下,另一位总监说:“让我们先确定一下这个项目的产出,再继续讨论细节如何?”
我喜欢这样的方式,因为它比那句充满甲方心态的“蒋老师,先介绍一下你的方案,让我们看看是否适合”的要求话语,以及昨天下午接到的一个要求我们给他发送一份“让人眼前一亮的资料”(我当时就对来电者说,我们真的没有那样的资料L)的咨询电话,对我的激发要大得多。
“太好了。”我站到Flip Chart前,开始在大白纸上记录大家对未来工作坊的期望,同时以“这些经理们在这次变革中面临的挑战都有哪些?”开始,提出一系列的有助于了解经理们处境的问题。
从对每个问题的回答中,我可以非常清晰地体会到,几位HR对于她们的经理们的密切观察,以及对公司业务的深刻把握。
在这样的互动和相互激发中,除了列出那些HR已经观察到的经理们面临的挑战外,我们还将自己想象成那些经理们,以更多的方式和视角理解身处变革之中的经理们的各种情境。
接下来,基于我提出的一个框架,我们一起对经理们面临的这些挑战进行分析,并开始以头脑风暴的方式,就如何为他们应对那些挑战提供支持提出各种不同的想法。
一个为期两天的方案,就在这样的会议中有了雏形。
今天的第二个会议,则是在星巴克中进行的。
坐在对面的HR总监非常成熟和谦逊(我发现成熟和谦逊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相关的,呵呵)。我们的谈话从我名片上的Co-active Coach(共创式教练)头衔展开:在得知我是Co-active Coaching的引进者并持有CTI在中国市场上颁发的首张培训证书时,我们就有了很多共同的话题——因为她正在参加Co-active Coaching的培训课程。
在简单的相互介绍后,我们开始讨论具体的项目。
“先让我与你分享我对于公司高管团队的观察和看法。”她说。
“你不先考察一下我的设想吗?”我笑着问她,“上次你下面的经理可是已经向我介绍过基本需求了的。”
“我不考察,”她笑着说,“因为我想与你探讨。”
她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。事实上,正是她的成熟和谦逊,给了我邀请她“考察”我的勇气。
接下来,她与我非常真诚地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见解。
情境的确非常复杂,而且是充满“高大上”的文化项目。“我能够为应对这些挑战做些什么呢?”在听完她的分享后,我问她。
“我知道一个工作坊并不能解决我所提到的全部问题。”她非常清楚培训与管理的区别,“但我希望能够邀请你为我们的高管团队设计一个工作坊,帮助他们能够以全局的视角观察整个团队,并就推动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策达成共识。”
“这是培训能够做到的。”我说,“我现在就可以谈谈我的设想。”
她对所有的想法都抱有好奇心,只要服务于她希望达成的目标,都愿意接受。
就这样,又一个项目的方案也有了雏形。
我记录这两个今天发生的会议,不只是因为它们体现了我们 @软实力工场 所倡导和期望的与客户“共同创造”理念的精髓,还因为我从中体验到了这些资深的专业人士们,是如何通过激发,而不只是考察供应商来整合外部资源的。也正是基于这一体会,我想给从事培训管理的专业人士们,甚至是所有以“甲方(客户)”身份与各种“供应商”打交道的朋友们,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:
- 无论你是在餐馆花钱就餐,还是为一家高大上的世界级企业采购资源,都不必拥有太强的“我花钱就得听我的”心态。道理很简单:如果一切都听你的,你就只是采购了一双手,你只是复制了另一个你。
一个可参考的建议是,无论你是否最终决定使用对方的服务,只要你决定接触一家供应商,就相信对方是有能力的,就尽力去了解对方,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对方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。信任所得到的回报,常常超出控制所得到的。说得大一点,这是领导力在这一方面的体现J
- 无论你是在让人修理自行车,还是采购一门培训课程,都不必拥有太强的“考官”心态:明知答案却有意看看对方是否能够答对。将自己对自行车的了解告诉修车师傅,可帮助他更快的完成修理;将自己对于课程的想法分享出来,供培训师参考并帮助他深入整合不同的想法,会让最终设计出来的课程更加符合实际需求。
- 无论你是身为业主让物业为你修理水管,还是安排家中保姆打扫卫生,都不必把对方看作低你一等,也不必把它只当作生意来做,只通过考察最终结果论价。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,都渴望拥有空间展示自己的价值:你可以递给他们一杯茶水,与他们聊聊天,来参与他们劳动的过程,激发他们不仅用手,而且用脑和心去完成工作。
- 最后一点离题建议:如果你的职业生涯中过多地从事让人求你的“甲方”工作,而缺少你求别人的“乙方”任职体验,可能找些机会作些调整是有益的。这一点看看一些离开机关就无法生存的公务员就可以明白:他们本来应该是公仆,是为人民服务的“乙方”,但他们实际上做的是让人民求他们的“甲方”,他们总是考别人,总是让别人听自己的。他们没有机会反思自己,他们也就没有提升自己的可能。
找机会做做“乙方”吧。
或者,在做花钱的“甲方”的过程中,尝试一下不只是考察供应商,而是激发他们的潜能的做法,让自己也有机会被他们的想法拓展拓展。
别让钱和地位,框住了自己。
架子并不能抬高自己,内涵才能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